燃放爆竹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?春節(jié)在我國是非常重要的,可謂是舉國歡慶的日子,人們在除夕夜不僅要吃年夜飯,而且還要燃放鞭炮以示慶賀,寓意家中運勢昌順亨通、生活紅紅火火,在爆竹聲中迎接嶄新的一年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燃放爆竹的傳說是什么相關內容,一起去看看吧!
1、燃放爆竹的寓意
在新年這天的時候,燃放爆竹是常有的事情,據(jù)傳說,在過去有一位老人利用炮竹嚇跑了為禍人的“年”這個怪物,因此,也從這里流傳出,在春節(jié)的時候燃放爆竹,以此來達到趨吉避兇、鎮(zhèn)宅保平安的效用,當然,現(xiàn)在看這樣的說法過于荒唐了,但是,在資源比較匱乏的過去,大家是有對每年開始的期盼,燃放爆竹也是代表了人們對于新的一年最美好的期盼。
2、燃放爆竹的象征
在團圓飯之前燃放爆竹寓意著團團圓圓,這樣的習俗由來已久,是屬于民間的舊俗,除日,更桃符、換春聯(lián),結彩,響爆竹,鳴金鼓,設斗斛,插冬青、梅花于其中。是夕,祀內外神,少長以次行辭年禮?!痹谶@個時候燃放爆竹只是為了表達大家對于辭舊迎新的喜悅心情。另外,關財門放完鞭炮閉門,寓意財不外流。
每年春晚的時候都會提到宋朝王安石的一首爆竹詩句,其實,在春節(jié)燃放爆竹是來源依舊的,起源很早,至今可能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。在《詩經(jīng).小雅》中就有“庭燎晰晰”的記載,這里所謂的庭燎其實就是指當時用竹竿之類做成的火把,竹竿燃燒時會發(fā)出陣陣爆裂之聲,所以也叫“爆竹”。
傳說,在唐朝的時候,李田在小竹筒內裝上硝石,點燃后使其發(fā)出更大的聲響和更為濃烈的煙霧,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,制止了疫病流行,這是裝硝爆竹最早的雛形。宋代的時候用紙筒代替了竹筒,并用麻莖把爆竹編排成串,叫做“編炮”,民間俗話說“開門爆竹”,正月初一大家早早的就開始燃放爆竹了,一場迎接新年的鞭炮鳴奏大合唱,慶祝新一年的開始。
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燃放爆竹的寓意和象征、燃放爆竹的傳說是什么全部內容,不同西方習俗不同。
更多相關文章內容推薦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