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魯?shù)淖嫦仁钦l?姓魯?shù)淖嫦葋碓锤饔胁煌?,包括源于姬姓、源于彤魚氏、源于鮮卑族、源于蒙古族、源于滿族、源于回族、源于佤族、其他少數(shù)民族,每一個時代也是有一些不同的歷史名人,為當(dāng)時的社會留下了不可以磨滅的影響,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姓魯?shù)臍v史名人有哪些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,一起去看看吧!
一、姓魯?shù)淖嫦仁钦l
1、源于姬姓
姬姓溯源于黃帝,魯姓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嫡長子伯禽之后,以國名為氏。到了公元前256年,魯國被楚考烈王滅掉。魯頃公姬仇被迫遷居下邑(今安徽碭山),其部分后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,稱為魯氏,望出扶風(fēng)郡。魯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姬旦為得姓始祖。
2、源于彤魚氏
炎帝彤魚氏一支,由彤魚和太陽組成。炎帝以火和太陽為圖騰,實行大山天齊紀(jì)歷,如魚下“日”所示:“日”下一橫為水平,兩側(cè)的太極印為日升降軌跡;日上一橫為地平,中央為天齊建木,以此觀測太陽運行。彤魚氏是炎帝的一個分支,所以在魚下銘日,以示所出。彤魚氏先民主要生活在距今7000~5500年間甘肅大地灣——陜西半坡、姜寨--豫北山地——伊洛大河村一帶。彤魚氏分支有魚鳧氏和(弓+魚)氏。彤魚氏觀日靈臺名“魯”,后人以地為姓。
3、源于鮮卑族
出自東晉時期北方烏桓民族,屬于漢化改姓為氏。據(jù)史籍《通鑒》記載:“東晉時烏桓人有魯氏?!睘趸缸?,中國古代民族之一,亦稱作烏丸、古丸、烏延等,原為東胡部落聯(lián)盟中的—支,與鮮卑民族同為東胡部落聯(lián)盟的組成部分之一,民族語言與鮮卑民族相同,屬東胡語言的分支,無文字,刻木為信。東胡部落聯(lián)盟強盛時,烏桓族與鮮卑民族同為其重要成員。在這一歷史時期內(nèi),烏桓民族形成了許多漢化的姓氏,主要有魯氏、郝氏、審氏、桓氏、烏氏、漸氏、王氏(原烏丸氏、烏桓氏)、薄氏(原薄奚氏)、展氏(原輾遲氏)、庫氏(原庫褥官氏、庫褥管氏)等。
隨著烏桓民族的漢化融合過程,該支由烏桓族人形成的魯氏,成為漢族魯氏的重要一支,世代相傳至今,是為山西、河北、陜西魯氏之主源之一。
4、源于蒙古族
出自金、元、明時期蒙古綽羅斯部,屬于帝王賜姓改姓為氏。給姓魯?shù)哪泻⒆尤“詺獾拿?/a>
蒙古族綽羅斯·卓多穆:為古老的蒙古綽羅斯部后部大人(專職掌管后勤、運輸、畜牧生產(chǎn)和婦女兒童的生活等),在金國時期成為女真所轄卓魯部,后在元朝時期形成為卓多穆氏。明朝時期,有女真族引其為姓氏者,滿語為Jodomu Hala,與女真綽羅氏同源,世居烏魯特(今內(nèi)蒙古興安盟境地)。蒙古族、滿族卓多穆氏,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魯氏。
蒙古族綽羅斯·鞏卜失加:為元朝時期駐守甘肅平番縣一帶地區(qū)的蒙古族綽羅斯部人,世代為地方執(zhí)政長官,明朝時期稱其為“土司”。清順治二年(公元1645年)歸附滿清政府。清康熙十六年(公元1677年),其子魯襄仍襲實授百戶。由蒙古族綽羅斯·失加被明帝賜改的漢姓魯氏,為甘肅、青海、寧夏一帶地區(qū)蒙古族魯氏的主源。
5、源于滿族
屬于漢化改姓為氏。據(jù)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滿洲八旗姓》記載:
滿族博都哩氏,源出唐朝末期女真“通用三十姓”之一的孛木律氏,在金國時期為孛術(shù)魯部,以姓為氏,滿語為Boduri Hala,世居索倫(今黑龍江嫩江以西)。后有達(dá)斡爾族、錫伯族引為姓氏者。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魯氏、博氏、范氏、花氏、卜氏、布氏等。
滿族都嚕氏,亦稱杜魯穆氏,滿語為Duru Hala,漢義“模樣”,世居長白山、黑龍江地區(qū)。據(jù)俄國學(xué)者史祿國調(diào)查,這個氏族為新、老滿洲共有姓氏,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魯氏、都氏、杜氏等。
滿族瑚嚕氏,滿語為Huru Hala,漢義“阜地、鳥背、龜背”,世居烏拉(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(fā)河口、拉發(fā)河流域、雙陽一帶)。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魯氏、胡氏、於氏(注意:不能寫作“于”)等。
滿族石穆魯氏,亦稱石莫勒,滿語為Simulu Hala,世居渾春(今吉林琿春)。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魯氏、石氏、穆氏、蕭氏等。
6、源于回族
出自宋、元朝時期西域來華定居之人,屬于漢化改姓為氏。回族中的魯氏,取自經(jīng)名“安拉迪尼”(真主的宗教),簡稱“魯丁”的首音。宋、元兩朝時期,經(jīng)名尾部綴有“魯丁”的回回族人很多,如元朝中期的伯篤·魯丁,原為答失蠻人(即大食國人,古阿拉伯帝國),在元英宗孛兒只斤·宗碩德八剌至治元年(公元1321年)為了考取進(jìn)士,便取漢姓為魯氏,字至道,史稱魯至道。
在元朝時期,為讀書求仕而取漢姓“魯”為氏者甚眾,如真定、濟南路監(jiān)榷課稅使魯坤原為大食國人,吏部尚書魯企賢原為康里人,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府元帥魯?shù)弥瓰榘蚕⑷说鹊取?/p>
7、源于佤族
屬于漢化改姓為氏。佤族木依庫氏,源出巴饒克氏族,即佤族的一個分支,世居今云南省西盟、滄源、孟連三縣地區(qū)。
在明朝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,巴饒克氏族部落首領(lǐng)的子孫隨孟連土司姓氏漢化過程分別以三子之名為漢姓,其一即為魯氏,系由當(dāng)?shù)貪h族最高執(zhí)政長官所賜改。
8、其他少數(shù)民族
屬于漢化改姓為氏。今彝族、白族、苗族、土家族、布依族、朝鮮族等少數(shù)民族中,均有魯氏族人分布,其來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,流改為漢姓魯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魯氏的歷史人物 魯姓明星名人
二、姓魯?shù)臍v史名人有哪些
魯恭:扶風(fēng)平陵(今陜西扶風(fēng))人,東漢名臣。章帝時宰中牟,專以德化為理,不使刑罰,后擢侍中,直言不諱,累官至大司徒。
魯丕:魯恭之弟,東漢名臣,累官至侍中。好學(xué),兼通五經(jīng)。以魯詩尚書教授,為當(dāng)時名儒。關(guān)東號之曰:“五經(jīng)復(fù)興魯叔陵”。
魯峻:昌邑(今屬山東?。┤?,東漢官吏、學(xué)者。專治魯詩顏氏春秋,初舉孝廉,累官至屯田校尉。
魯肅:字子敬,臨淮東城人,三國東吳名將。家富于財,好施與,的鄉(xiāng)邑歡心。魯肅為人方嚴(yán),雖在軍陸,手不釋卷,善談?wù)?,又能屬文,思度弘遠(yuǎn),有過人之明。
魯勝:代郡人,西晉學(xué)者、邏輯學(xué)家。少有才操,曾宰建康令。其所著涉及到極為豐富的古代邏輯思想發(fā)展和邏輯對象爭論的歷史情況。著作僅存《墨辯注序》。
魯瀚:清江(今屬浙江?。┤耍未娙?。涉獵廣泛,尤精于易,善詩。有林園二十畝,塢內(nèi)有含笑花數(shù)十株,自號笑塢老人。
魯貞:元浙江省開化人,字起元,號桐山老農(nóng)。元統(tǒng)舉人,隱居不仕,其邃于理學(xué),胸懷夷曠,著有《桐山老農(nóng)文集》、《春秋按斷》、《中庸解》、《易注》等。
魯治:吳郡(今江蘇省蘇州)人,明代畫家。善畫花卉、翎毛,美倫精巧,著色天然,饒有風(fēng)韻,落筆瀟灑脫俗,活潑有生趣。
魯仲連:齊國人,戰(zhàn)國末期學(xué)者。不任官職,好持高節(jié),堅持儒家道德觀點,反對尊秦為帝,以義不帝秦而被傳誦千古。其肯定事物的兩重性,反對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片面性。
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(guān)于姓魯?shù)淖嫦仁钦l、姓魯?shù)臍v史名人有哪些全部內(nèi)容,姓魯?shù)淖嫦雀饔胁煌?/p>
點擊查詢姓名測試打分
更多相關(guān)文章推薦: